就在前几天,教授一位朋友求助,说自己车子没法发动了,过去一看才知道是电池没电了,这让教授不由得思索起来,我们真的了解蓄电池吗?那个在发动机舱一角默默无闻的黑色物体,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车用蓄电池那点事儿。
蓄电池的作用是什么
蓄电池对于经常开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的车型只要打开发动机舱盖,都能直接看到其位置所在,个别车型的蓄电池也会被安放在后备厢内。其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启动时为起动机提供所需电力并在发动机供电不足或者未启动时为车内用电器如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等提供电源,而当发动机开始正常供电之后,蓄电池则会收集并储存电能,以备日后使用。
怎样看蓄电池参数
当我们购买或观察蓄电池时,总能看到很多参数,而这些参数代表着电池的性能与规格。与我们日常用车相关的参数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容量,其单位为Ah(安时),1Ah就代表1安电流1小时的放电量。该数值越高,代表了电池的容量越大,储存电能的能力越强。第二个是电压,单位为V(伏特)。代表了蓄电池的工作电压,通常车用蓄电池电压(冷车电压)为12V。第三个是电流,单位为A(安),其主要与启动性能有关,这个参数的标注不同电池不尽相同。有些电池直接标注了特定温度下的冷启动电流CCA值,如430CCA,就是特指该电瓶在特定温度(通常为-18℃)时的冷启动电流约为430A。
蓄电池有几种?
通常来讲,我们平时常用的蓄电池主要分为普通蓄电池、干荷蓄电池和免维护蓄电池三种。其中普通蓄电池及干荷蓄电池我们统称为非免维护蓄电池,因此我们亦可将其简单地分成非免维护和免维护两种。
而区分这两种蓄电池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如果蓄电池上表面有蒸馏水加注孔,那么它就是非免维护蓄电池,而免维护蓄电池则没有这一设计。在非免维护蓄电池上通常会有液面高度指示,如刻度线等,当低于警示位置时,就要补充蒸馏水以保证蓄电池正常工作。从使用角度来讲,免维护蓄电池更为便捷,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蓄电池的结构是怎样的?
介绍完了蓄电池的分类,想必大家已经对自己的爱车用的何种蓄电池已经有初步了解,那么蓄电池为何能为车辆供电,这些电能又来自哪里呢?要明白这些,就要先从其构造说起。
我们平时车上常用的蓄电池被称为铅酸蓄电池。从成分上讲,其主要由铅、铅的氧化物及硫酸的水溶液构成,其中铅和铅的氧化物为蓄电池储能部件的主要原料,负责储存电池中的电能,而硫酸的水溶液则为电池的电解液,主要是为电池充放电提供媒介。
从电池结构来看,常用的铅酸蓄电池主要可分为正极板、负极板、隔板、汇流排、壳体、电解液、接线桩等组成部分。其中正、负极板主要由铅构成,负责储存蓄电池中的电能,对于同一电池来说,正负极板的数量决定了电池容量的大小,极板数量越多,电池容量也就越大。隔板由绝缘多孔材料构成,主要是为了防止正负极短路,并有助于防止极板表面活性物质的掉落及吸附贮存一定量的电解液。
电解液是蓄电池正负极之间活性物质转移的媒介,是蓄电池充放电的环境基础。汇流排的作用是将各个极板组串联在一起,相当于蓄电池的内部导线。接线桩则是与车身电路进行连接的部件,相当于电源插口。壳体的作用自不必说,主要负责存放电池组件及电解液。
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主要是依靠自身内部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一过程相对复杂,且与我们日常用车并无太大关联,所以不必多做详细的原理叙述,这里只是简单地说明一下充放电过程中,电池会出现何种现象。当蓄电池进行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会不断减少,而水分会逐渐增多;充电过程正好相反,电解液中的水分会不断减少,硫酸则会不断增多。在充电末期,水分会分解为氢、氧气体析出,使得电池中的水会越来越少,这也就是为何非免维护蓄电池需要不时添加蒸馏水的原因。
怎样制造一个蓄电池?
事实上,蓄电池的制造过程并不漫长,简单来说可分为四大步骤。首先由正、负极板生产线将正负极板分别加工完成并运送至封装线。随后在封装线上正、负极板间将加入隔板并进行封装,工业上称之为封装极群。第三步,将封装好的极群数个为一组装入蓄电池壳体中,并焊接汇流排使各个极群间连接导通。较后由机械对蓄电池进行加盖、密封并加入电解液。经此四大步骤,蓄电池便完成了全部的制造过程,待检测合格后即可包装并上市销售。
后记
汽车能否正常启动,与蓄电池的功能是否完好密不可分。现代蓄电池随着技术及工艺的发展进步,已经在寿命及使用便利性上有了大幅提高。随着启停技术及未来电动车型的逐渐普及,蓄电池势必还将继续不断衍变,但就目前市场而言,普通车主较为关心的事情仍是能否稳定可靠地将车辆发动,所以无论是采用何种技术的蓄电池,较大限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肯定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